传承 创新 和谐 开放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开展“学勤廉榜样 扬时代新风”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3日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 阅读次数:

为纪念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重要讲话,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9月22日,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开展“学勤廉榜样 扬时代新风”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院干部职工到广影国际影城观看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

《我的父亲焦裕禄》是通过焦裕禄女儿的回忆及口述,真实且深刻地讲述了焦裕禄书记“一个父亲、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42年光辉的一生,带大家重新认识了这位平凡、伟大又有血有肉的“人民公仆”,也展现了在那个年代里最真实的生活全貌。焦裕禄一直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到兰考县以后,将全部心力放在了治理三害上,带领村民治理黄沙、开耕种地,挽救了无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影片的最后,焦裕禄站在黄沙中,那永远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不肯离去的背影,让观影的职工为之动容,他的人格光彩和精神力量令人深受触动。

观影结束后,党员同志们对焦裕禄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观后感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达了向勤廉榜样焦裕禄同志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学习的热情,纷纷表示要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以崭新的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文:黄莉莎 图:吴双伶)



永远的丰碑

——为人民甘愿奉献一生的焦裕禄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拍摄手法非常柔软,通过女儿的视角,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描述英雄的浩气长歌。影片加入了大量家庭元素,脱掉英雄的外衣,更有利于拉近英雄和普通人的距离,非常容易引起共鸣。影片让我意识到:焦裕禄是英雄,但更是一个人,一个父亲。

焦裕禄是时代的楷模,是永远的丰碑,他总会做出一些“超越常人,超越现实”的事情,能忘我地跳进时代的漩涡之中。影片中几个细节十分震撼我:一份饺子,一场戏,一盒烟。

作为领导,焦裕禄不拘一格降人才。他敢于任用有政治背景污点的高知人才,为了请陈继光出山,他“三顾茅庐”。他让妻子去向邻居借白面,只为了给陈继光做饺子,即使总是碰壁,他也坚持不懈地给陈继光送饭,爱才之心终于感动了陈继光。面对用人的质疑,他顶住压力,最终制造出中国第一个2.5米双筒提升机。

作为父亲,他从不利用职务之便给子女谋求特殊化。儿子国庆打着书记儿子的名号免费看戏被他斥责,他让国庆第二天去还钱,嘱咐他“不能看白戏、白看戏”。妻子想让焦裕禄给女儿小梅介绍个打字员的工作,焦裕禄转眼就让女儿去酱菜厂。小梅每天拉着车在街上售卖酱菜,他担心群众看到自己即使没钱也购买,换了一身破旧的衣服陪女儿售卖。

作为党员,病重之际,他不肯打针止痛,只想把这些留给老百姓。他要求买一盒烟,在自己病痛难耐之时用烟头烫伤自己,他称之为“疼痛转移”。临终前,他说最后的愿望是将自己埋在兰考,永远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一直记得母亲的那句话,“一颗星星代表一个好人,要一直做好人,星星才会一直发光。”焦裕禄短暂的一生,舍弃了自己的小家选择了大家。即使他永远地离开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影响着我们,他的那句“要一直做个好人” ,不光是留给家人的,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在心的教诲。

(第一党支部 黄莉莎)


苦中作乐搞发展 甘于奉献永为民


看完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我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洗礼,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作为六个孩子的父亲,焦裕禄同志对党忠诚、甘于奉献。他在机械厂带领工人们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台2.5米双筒卷扬机,填补了我国卷扬机科研项目的空白,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他第一次在兰考火车站召开县委会议到亲自寻找治理风沙、旱涝的良方,从徒步追到火车站挽留人才到亲自拟制泄洪路线,从给基层干部体检到给基层增加粮食,无不体现出焦裕禄同志对党忠诚的精神。

一、讲政治、对党忠诚。讲政治,就是要把理想信念全面融入各项工作,落实到实践中去。自2018年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以来,地方各级党委的审计委员会相继成立,审计机关不仅是国家机关,更是政治机关,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审计人员,不仅要尽快转变观念,认清审计是政治机关的重大意义,而且要不忘审计监督的初心和使命;不仅要解决好观念的问题,能够从具体的审计项目当中发现问题,更要见微知著,善于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跳出审计的思维去观察宏观的局势;不仅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审计工作都要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审计监督之魂就是“忠诚”,审计人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怀着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的赤胆忠诚开展审计。

二、勇担当、依法审计。勇担当,就是要勇于直面矛盾、挑战和困难,敢啃最硬的骨头,敢挑最重的担子。作为一名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还要有敢于担当的智慧;不仅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建设必须有我”的思想境界,还要有一以贯之、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不仅要有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姿态,还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不仅要发挥“治已病、防未病”的“经济体检”作用,还要争做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审计标兵。

三、抓落实、维护国家利益。抓落实,就是要创新完善目标任务,确保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在抓落实方面,不仅要发现重大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还要认真分析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不仅要善于学习,确保自身素质过硬,还要搞好传帮带,确保整个审计队伍素质过硬;不仅要提高审计质量,而且要督促审计整改,真正推动中央、省市政策落地落实,用满意答卷去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审计任务。

(第二党支部 王珂)


信仰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2022年9月22日下午,院组织我们观看了《我的父亲焦裕禄》电影。小时候上学时,只知道焦裕禄是“人民的好公仆”,带领兰考群众排内涝治盐碱锁风沙。现如今参加工作,观看影片后,才发觉焦裕禄精神的实际内涵远比我知晓的还要丰富饱满。观影过程中,我仿佛置身其中,回到了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见证了一名好干部为民谋福祉的伟岸形象,这是一份跨越时代的感动,令人潸然泪下。

影片以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口述回忆切入点,讲述了焦裕禄不为人知的一些往事以及竭尽全力为国为党为民服务的光辉事迹。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娓娓讲述了焦裕禄同志沉静而坚毅的一生。整个电影充满了对于“人性”的思考,我们看到了焦书记的痛苦犹豫,看到他面对妻子时的不知所措,看到他面对许多困难的“无能为力”。电影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焦书记,他不完美,没有伟人包袱,一下子解决了献礼剧中人物缺乏生活力度的通病。人物立住了,观众就有了代入感、共情力,也就消除了现代人与旧时代电影的隔阂。

这部电影对我最大的感触是——原来信仰是真实存在的。简单质朴的“为人民某幸福、谋福祉”的思想情感,始终贯穿在整部电影之中。从焦裕禄母亲对焦裕禄“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做人就要做好人,就要做天上最亮的那颗星”的教诲,再到他对这句话践行终身,当他发现自己儿子不买票看“白戏”,他严厉批评、立即补票,当他妻子想把女儿安排到机关工作,他严守纪律,把女儿安排到酱菜厂工作,他的理想始终是为了一方百姓,哪怕到了临终时最后的愿望是因为无法兑现对兰考的诺言而希望埋葬在兰考,见证后人能把沙滩治理好。

看完这场电影,我最后去搜索关于兰考的资料,发现2017年兰考终于实现全面脱贫了,这部电影就是最好的见证者,它不燃,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诉说兰考有过这样一位人民公仆。

(第三党支部 陈思月)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是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上学的时候,思想政治课上老师们总说要学习“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对此我也仅是从书面上了解着事迹,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9月22日下午,在单位党委的安排下,有机会坐进影院观看了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几段他生活、工作中未曾知晓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对焦裕禄人物事迹有了更加深地了解。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民公仆”。影片中那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一个个催人泪下的场景令我深受感动、数度沧然泪下。

影片从“一名党员”“一位干部”“一个亲人”三个不同的角度,通过焦裕禄“洛矿建初功”“兰考战三害”“博山生死别”三个时期回顾了焦裕禄书记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既展现了他工作中“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也描绘了他与家人相处时细腻动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做人讲感情,做事讲担当”的朴实家风。

面对苏联专家撤离,技术攻关遭遇重大挫折,焦裕禄敢于启用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参与研发。当上级来调查处理问题时,他又挺身而出敢于担责,以坦诚的胸襟和无畏的胆识,斩钉截铁地承认是自己做出了决定。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展现出的是他对党的忠心,是他坦荡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态。而正是这种姿态赢得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兰考有16万亩盐碱地,寸草不长,颗粒不收。盐碱也分类型,治理更是需要不同办法,他领着大家用自己的舌头尝遍了兰考的盐碱地,统计划分盐碱区域。在兰考的那段日子里,风沙最大的时候,焦裕禄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拐着竹杆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带领干部访贫问苦,专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焦裕禄同志虽然并未在生前解决兰考的三害问题,但他的崇高精神却在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激励鼓舞着兰考的干部群众,最终实现去除三害和脱贫致富。

作为儿子,焦裕禄始终谨记母亲的教诲,在他42年的短暂-生中,他不负人民的期望,为党、为人民、为国家事业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将自己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兰考。真正成为了目前口中最亮眼的“星星”,实现了他对母亲的承诺“做个好人”,也铸就了世代相传的“焦裕禄精神”。

作为父亲,焦裕禄对子女恪守原则、身体力行,当他发现儿子不买票看了场“白戏”,他严厉批评、立即补票,并告诫孩子“我们是群众的服务员”,没工作纪律,毅然把女儿安排到了条件艰苦的酱菜厂工作。面对女儿的不理解和埋怨,焦裕禄又主动换装陪女儿起沿街叫卖咸菜,给女儿示范怎样才能将货物更好地卖出去,从根本上解决女儿的工作难题和思想问题。他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们,党员干部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

    学习焦裕禄的精神,是对我们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和能力的检验。作为一名党员,我所要做的就是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将学习英模精神转化为推动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立足新发展、新阶段,在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为国家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党支部 黄秋燕)


平凡而伟大,普通英雄创造盛世


《我的父亲焦裕禄》是通过焦守云同志的口述,讲述了一个平凡党员干部的平凡一生。以一个普通群众的视角去看待焦裕禄这样一个“普通党员”,一个“普通干部”,一个“普通父亲”。也回顾了焦裕禄同志“洛矿初建功”、“兰考战三害”、“博山生死别”三个不同时期,展现了他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的平凡一生。是一部十分感人又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像焦裕禄同志这样无私奉献,尽心为群众谋幸福的党员干部更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同志学习,也是值得所有人怀念和尊敬的人。

习近平同志曾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高度评价了焦裕禄同志。在影片中多处情节都通过群众的反应侧面反映了焦裕禄在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的精神,无论是在治理内涝、风沙还是盐碱问题中。都让我体会到“越是困难的时刻,党员干部越是要挺身而出,给群众做个榜样”。

疫情期间,门诊部的同志积极配合承担交通卡口疫情防控和重点人群上门核酸采样工作。有时烈日当头,有时刮风下雨,甚至工作到深夜,遇到困难她们没有抱怨,只是默默地积极配合、相互协调、解决问题。每当遇上难以协调的问题时,第五党支部的同志都会主动担起党员的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表明党员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决心,她们也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个普通角色。

通过这次观看电影让我感受到,生活中其实并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身为一个党员,更应该像焦裕禄这样的党员学习,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长征,在疫情之下,作为医护中平凡的一员,一定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无畏困难,迎难而上,并将这份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化做为群众全心全意服务的实际行动中去。

(第五党支部 黄毅芳)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挂号预约

挂号预约

就医指南

监督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