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创新 和谐 开放

您所在位置:

工作动态>内容>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科技人员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杂志上发文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4日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 阅读次数:

近日,广西中医药研究院韦桂宁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杂志上发表题为“The Active Fraction of Polyrhachis vicina Roger (AFPR) activates ERK to cause necropt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论文。

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是一种传统的药用动物,曾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肝炎和其他疾病。前期药理研究显示,AFPR具有显著抗炎效果,对癌症、抑郁症和高尿酸血症有改善作用。尽管如此,AFPR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在癌症中的作用靶点仍有待探索。

该论文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AFPR)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并诱发细胞死亡。此外,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寻找活性化合物和靶点,发现反油酸(Elaidic acid,EA)是 AFPR 中靶向 ERK 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EA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SW116生长、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和促进细胞坏死性凋亡。该研究还揭示了EA主要通过激活ERK/RIPK1/RIPK3/MLKL 促进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分子机制。

坏死性凋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它是一种细胞自毁过程,主要受RIPK1、RIPK3和MLKL的调节。在癌细胞中,坏死性凋亡通路的关键调控因子通常受到抑制,促使癌细胞可以逃脱坏死性凋亡而存活下来。RIPK3被证实会制约结直肠癌的发展,通过激活SIRT3/MLKL途径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坏死性凋亡。因此,从药用动植物中寻找可以诱导坏死性凋亡的活性化合物,是对抗结直肠癌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杂志创刊于1979年,是国际民族药理学会的官方期刊,中科院大类医学二区,小类全科医学与补充医学1区、药学1区、植物科学1区,属Top期刊,实时影响因子为5.4。该杂志致力于就人们对植物、真菌、动物、微生物和矿物的使用及其生物和药理作用的信息和理解进行交流。论文完成人:韦桂宁、李冬梅、韦洁、何俊慧、谢佳秀等。(文:李冬梅 图:研究团队提供)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p.2023.116454


mmexport1698136160003.jpg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挂号预约

挂号预约

就医指南

监督举报